中华民族舞蹈有哪些 时讯

2023-02-08 11:47:21来源:互联网

中华民族舞蹈有哪些

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一般表现为自娱性与表演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专业表演舞蹈创作的重要依据。那么中国的民族舞有哪些种类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民族舞蹈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资料图)

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一、踏歌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集会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

二、秧歌

秧歌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形式欢快热烈,生活气息浓烈。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

三、腰鼓舞

腰鼓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原流行于中国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后在许多地区流行。

四、花鼓灯

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及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多筋斗技巧;女角称“兰花”,动作洒脱泼辣,俏丽多姿,欢快热烈。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

五、狮子舞

狮子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

六、龙舞

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七、花灯

花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

八、安代舞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集会的表演。

九、热巴

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

十、赛乃姆

赛乃姆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十一、扁担舞

扁担舞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

十二、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

十三、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十四、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头顶系一细长纸条用力甩动,使纸条绕身体旋转,气氛热烈。

十五、孔雀舞

孔雀舞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孔雀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征。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的经过加工成为专业演员的表演舞蹈。

十六、雅舞

雅舞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源于周代。后历代均有加工发展。

十七、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指各国历代皇室显贵用于宫廷朝贺、宴享、娱乐或祭祀的舞蹈。多由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改编而成。一般表现形式华丽严谨、精致典雅、讲究技巧。

十八、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指祭祀天地神鬼或祖先仪式的舞蹈。源于原始宗教仪式,有以歌舞娱神之意。后渐成为娱神亦娱人的民间舞蹈形式。如中国古代的“巫舞”、“六舞”等。

拓展阅读:中国的民族舞蹈特点

通常来说,民族舞所指的由各地各民族内不同文化的延伸所产生的一种受当地文化影响的舞蹈表现行为,民族舞具有草根性、随性、风格流派统一的特点。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同舞蹈形式不计其数,表演形式、服装、技巧、内容都各有不一,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而这些舞蹈形式主要受制于地方所独有的周边环境、人民思想、习俗、信仰、传承等一系列元素。

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特点主要在悠久文化的流传、灵动的民族感。通过所在的环境,根据自身所想、所听、所看,即兴的表演表现使整个舞蹈看起来鲜活并富有感染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民俗舞蹈也十分注重表演中对场面和队形的控制。

中国的民族舞蹈有这样几个艺术特点:

(1)载歌载舞。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用他们聪明的才智和对生活不断的追求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些民族舞蹈具有了载歌载舞的传统,比如,汉族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南方的“采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2)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

(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在民间,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是以一个故事为依据,在舞蹈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充分的体现出该民族的自身特色,姿态动作栩栩如生。

(4)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着很鲜明的特点,表演的.人在表演的同时他自身也是个娱乐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情绪调动到位时,通常也会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

例如,在“世青节”获金质奖的杨丽萍的《孔雀舞》,魏钟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艺文类聚》九十一)孔雀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舞者通过以女性的魅力来展示孔雀的美丽,在服装上也进行了改变,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配以细长的指甲,显得舞者手部线条更加柔美,表演起来更加生动,使得“孔雀”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盛宴之感。

虚拟表演在民族舞中也十分常见,如群舞《采茶舞》,表现一群少女结伴同行去茶山采茶,而舞台上是没有茶山、茶林。这时候就需要舞者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以及生动的表情来表现出一路上山、下山、过桥、到茶林采茶的情景。这种无实物的虚拟表演更加考验舞者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启发以及体会,这时就不是单纯的跳舞了,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走进舞蹈中,体会舞蹈的魅力。

民族舞蹈最大灵感源泉来自于生活,但并表示它就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舞蹈水平和艺术美感再不断升华。我们要认识到优秀的民族舞蹈表演是构建在扎实的艺术熏陶和技巧锻炼上的,它们民族舞蹈的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区别和生存形式以及思维方式影响着各民族舞蹈的形式,这也是区别它们的最直观方式。所以,对各民族舞蹈的研究应该将眼光看得更广更深,不局限与某个角度才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民族舞蹈。

中华民族舞介绍

数限制,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踩着有节奏的乐曲,轻轻摆动身体绕圈舞蹈。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作领舞,大家跟在后面围圈舞蹈,动作跟随领舞者吹奏的乐曲而变化。舞姿特点,有“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显得端庄、娴雅。“跳”,是由跳动的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抬脚踹动,上身随后自然地摆动为特色,显得柔和、潇洒。

表演性芦笙舞一般以竞技的方式进行集体比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取胜。个人竞技,或以动作的节奏多变,疾急激烈见长,或以能否完成高难度动作取胜。表演性芦笙舞内容非常丰富,有的以炫耀高难度技巧以博取观众的赞叹。如“滚山珠”、“蚯蚓滚沙”、“猴子上树”、“滚地龙”等。有的以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以表现生活的谐趣,给人欢愉。如“牛打架”、“半鸡”等。

兄弟民族舞蹈塞乃姆

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主要发源于民族聚居、从事农业生产、文化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也是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

《赛乃姆》是多在节日或劳动后表演的集体歌舞。形式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可即兴表演,合上章乐节奏就行,也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和三五人群舞。节节奏一般由中速逐渐转快,当歌舞进入高潮时,大家常用热情高亢的声音呼喊“凯--那!”(“加油啊”之意)这时人声、鼓乐声欢腾异常,把气氛推向高潮,所有的舞者都无比兴奋、激动。

此舞舞姿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动作特点表现在头、肩、手、腕、腰、小腿的运用配合巧妙。如关部有移颈、摇头;手腕有绕腕、翻腕、揉腕,腰有胸腰、侧腰、后腰;小腿动作更加丰富,有点、踢、跺、辗、转等。舞姿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托帽式、拘袖式、拉裙式、抚胸式等。当表演出现高潮时,舞者一腿蹲跪,手在腹前击掌耸肩,然后双手向下打开,右手抬至头上方绕腕,左手指扶于膝上,轻轻移颈,这里有击掌、耸肩、绕腕,最后的移颈则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有力地表现了舞者心情舒畅的乐观情绪。

此舞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南疆明快活泼,优美情深,步伐轻巧,手腕和舞姿变化丰富;北疆动作潇洒豪放,利落轻快;东疆动作端庄稳重,单步较多。此舞音乐曲调优美、深情,节奏鲜明,伴奏乐器中的手鼓响亮流畅,有渲染气氛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兄弟民族舞蹈扁担舞

又称“打虏列”、“谷榔”、“打榔”(均为壮语译音),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文本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

舞者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围在长板凳或舂米木槽,每人手拿一根扁担互相敲击,或敲击长凳,或敲击木槽,打出各种各样和谐的声响,节奏变化无穷,律动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势闹非凡。每逢节日,晒谷场上,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击声,尤其在晚上,到处有灯火,整个村寨都沸腾,扁担敲击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人们的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声浪,那场面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舞蹈动作多表现播种、插秧、收害虫、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边歌边舞,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如同高山族的杵舞。

关键词: 中国民族舞

上一篇: 鱼腥藻结构图_鱼腥藻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万旻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