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瓦、琉璃瓦……认识下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第五立面饰面材料吧! 焦点热门

2023-04-03 12:14:17来源:上海普陀

市住建委介绍,上海近代历史建筑风格类型丰富、形态各异,既有代表民族意识觉醒的中国式折衷,又有世界区域范围内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建筑形式的杂糅与折衷。这些建筑屋顶形式的变化,不同饰面材料的选用,使建筑产生了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今天小布为大家解析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第五立面饰面材料,一起了解下吧!

屋面,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它的存在不仅是与其他立面一起,凸显建筑的特色和个性,更深刻影响着室内空间的形态,还从保温、透光、防风挡雨等多个层面,决定了建筑的使用体验。


(资料图)

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屋面按形式可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类。坡屋面的主要饰面材料有小青瓦、机平瓦、石板瓦、西班牙筒瓦、琉璃瓦、金属屋面等;平屋面主要饰面材料有混凝土、地砖等。

坡屋面主要饰面材料

平屋面主要饰面材料

混凝土、地砖等

(一)坡屋面

小青瓦

小青瓦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人造材料,是上海江南文化的体现。小青瓦断面呈弓形,一头宽一头略窄,尺寸规格不一。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经洇窑后呈青灰色,故而称小青瓦,也称蝴蝶瓦、阴阳瓦等。

近代建筑中使用小青瓦更多的示例多见于里弄建筑,尤其老式石库门里弄中。

除石库门住宅外,小青瓦在一些早期进入上海的教会建设的建筑中也得到了使用,最为典型的实例是圣约翰大学建筑群。

机平瓦

机平瓦也称“平瓦”,加“机”字是为突出其为机器制造,机平瓦在上海近代建筑中的运用最为广泛,无论里弄住宅、花园洋房,还是大型的坡屋面公共建筑中都可见其身影。

相比小青瓦,机平瓦有更好的防水效果,因为机平瓦不但有上下瓦片的搭接,还有瓦片之间横向的沟槽搭头,搭接铺设后的机平瓦横向连为一行,上面的一行搭在下面一行上。

近代建筑中还有类似孟莎式等坡度较陡的屋面形式,当屋面坡度大于45度时就用铅丝或铜丝穿过瓦背面的瓦孔将瓦片绑扎在挂瓦条上,避免平瓦下滑。

西班牙筒瓦

上海近代建筑中舶来的“筒瓦”,称为“西班牙筒瓦”,又称“西班牙瓦”,是西班牙和地中海式风格的建筑用瓦。上海最早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是建于1850年代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天主堂(董家渡天主堂),由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设计。从历史照片中可见其辅房屋面铺设的西班牙筒瓦。

石板瓦

石板瓦是用天然石材覆盖于屋面用于防水的瓦,多用于屋面坡度陡峭的哥特式教堂等建筑。根据修复徐家汇天主堂两个尖塔的修缮记录,尖塔石板瓦材料原为意大利进口青石板,尖塔修复时采用了与原材质接近的江西玉山产的规格为200*400*5mm的青石板瓦,瓦片通过32mm长铜质木螺丝固定在30mm厚企口木望板上。

金属屋面

石金属屋面是采用金属皮卷边锁缝,把单块的金属片边缘相互咬合而制成的屋面覆盖层,近代建筑中常用的金属有铜皮、铅皮、白铁皮(镀锡铁皮或镀铅锡或镀锌铁皮)等,金属皮之间采用卷边锁缝、直立锁缝等卷边咬合方式。金属屋面多用于穹顶、塔楼锥顶等复杂形态屋顶,借用金属皮的造型和锁缝拼合能力,来实现复杂形态尤其是曲面屋面的防水目标。

琉璃瓦

筒瓦在中国自古有之,多用于比小青瓦等级高的建筑,唐代起就有了釉面的筒瓦也就是琉璃瓦,明清已成为官式建筑的标配,在近代上海此类筒瓦称之为“中国式筒瓦”。在上海近代建筑中,采用“中国固有式”或“古典复兴”的大屋顶建筑大多采用筒瓦,如董大酉设计的旧上海图书馆,范文照、李锦沛设计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中国银行大厦等,都采用了琉璃瓦。

坡屋面形式的历史建筑除却以上屋面材料外,还有陶制菱形瓦、波形瓦、石材、装饰性砂浆等饰面材料。

(二)平屋面

传统建筑中平屋面多见于干旱气候地区,随着近代建筑技术发展,多雨地区的屋面防水得以较好处理,平屋面也成为上海近代建筑中经常出现屋面形式。

平屋面多采用钢混结构屋面板,根据使用状态可分为不上人屋面和上人屋面,面层材料作用是防水保温层的保护层,不上人屋面多采用细石混凝土或砂浆,上人屋面还需同时满足使用活动要求,可铺设地砖。

杨浦图书馆平屋面细石混凝土

众多中西方经典风格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这些建筑诞生于世界建筑兴盛融合与文化交汇积淀的沃土里,历经百年仍旧屹立在现代化的上海,向世人描摹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印记。

关键词:

相关阅读